跨界、出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新颜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六(5)中队的胡辰轩,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跨界、出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新颜。
队员们,你们发现了吗?在2025年央视春晚节目中,高难度的杂技表演、别具一格的中国京剧、美妙动人的民族器乐演奏……这些都生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年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2024年12月4日, 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少先队员的重要责任与担当。新学期,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向世界展示文化魅力,讲好中国故事。
不忘本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梦想,流淌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体现了他豪放的个性,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一首首唐诗宋词宛如一座蕴藏着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超凡智慧的宝库,让我们得以触摸古人的内心世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笔走龙蛇、飘逸洒脱,颜真卿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恢宏……这些书法文化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华佗研制麻沸散、张仲景写出《伤寒杂病论》……中医文化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
守正创新,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让现代科技为传统文化创新赋能。看,科技助力数字文博,通过VR、AR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让人们远在千里,也能“近距离”观看各种展品;科技让中国书画得以修复,精密的科学仪器可以快速分析作品使用的纸张、颜料、墨迹、印章等的年代与出处,让修复工作更为准确、便捷;科技助力戏曲舞台,现代声光电、机械装置、数字光影等手段合力展现出绚丽多姿的舞台效果,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吸引着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感受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
面向未来,开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
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已融入百姓的衣食住行。非遗工坊里,云集着海内外研学爱好者;各大剧场内,戏曲演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中国风、中华情充盈神州大地,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的精神气象。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要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红领巾研学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和历史遗迹,直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活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主动学习、讲解、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并传承好宝贵的文化遗产。
队员们,让我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梦、民族梦,用行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阔步前行!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供稿人:张炳燕